院士专家团队
广东新增两院院士6人
  2017-11-29  

来源:大洋网     发布时间:2017-11-29 


2017年中国工程院、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11月27日—28日相继公布。其中,中国工程院选举产生了67位院士和18位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16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广东新增两院院士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外籍院士2人。

博伊德(美国),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斯坦福大学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千人计划专家、国际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院士。

霍普克罗夫特,美国计算机科学家,于1986年获得图灵奖。霍普克罗夫特教授是港中大(深圳)《信息时代的数学》课程负责人,已于2016年下半学年开始为该校理工学院的学生授课,他表示乐于助该校成为中国的“斯坦福大学”。今年6月,由霍普克罗夫特教授领衔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霍普克罗夫特高等信息科学研究院正式成立。

大洋网讯 昨天上午,中国科学院官网正式公布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名单,包括6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中广东有3位入选。广东新入选的3位院士分别是:华南农业大学的刘耀光教授,南方科技大学的汤涛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徐义刚。

11月27日,中国工程院公布增选院士名单,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湘生入选。这意味着,此次两院院士增选,广东共新增4名院士。

在新增选的6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数学物理学部11人,化学部9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3人,地学部10人,信息技术科学部6人,技术科学部12人。新当选院士年龄最小的46岁,年龄最大的67岁,超九成院士都是60岁(含)以下。新当选院士中,有3名女性。通过统计可以发现,61位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35位来自高校,占比57.4%,超过一半。

今年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有67位,男性63人,占94%;女性4人,占6%。最小年龄49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年龄56.37岁。60岁(含)以下的57人,占85%;61岁至70岁(含)的10人,占15%。新当选院士中,来自高等院校的有31人,占46.2%。

此外,在广东有工作关系的两位外籍院士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霍普克罗夫特和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博伊德。

刘耀光,植物遗传学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1954年3月生于广东省韶关市。1981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原华南农学院),1988年获日本香川大学硕士学位,1991年获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刘耀光:

师徒三代人 代代出院士

刘耀光主要从事植物育性发育的分子遗传和基因工程研究。在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与恢复性、杂种不育与亲和性、光温敏不育性等遗传系统的基因克隆和分子作用机理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性研究成果。发现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都是由线粒体基因与细胞核基因互作所控制,阐明了线粒体不育基因的起源进化和分子作用机制;揭示了复合座位多基因互作控制植物杂种不育性与亲和性的遗传机理,并创建了杂种亲和的新技术;开发了多项新生物技术。这些成果为作物杂交育种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2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4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入选广东省“南粤百杰”,2014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6年,在日本求学、工作几年后,刘耀光回到华南农业大学。在短短几年时间,就获得国际合作、国家“863”、“973”计划、国家转基因植物产业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课题资助,使华南农业大学在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整体研究水平大大提高。刘耀光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实验室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它给我灵感,丰富我的世界。”他曾说。

值得注意的是,华南农业大学师承关系在院士中的体现。刘耀光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永根的学生,而卢永根是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丁颖教授的学生,丁颖在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卢永根院士是刘耀光农业科学研究的启蒙老师。对刘耀光,他曾这样说:“这是一个追求科学、淡泊名利的人,在这样一个浮躁不安的世界里,刘耀光沉得住气,不骄不躁,他发表的文章,篇篇是精品。”

汤涛,1963年5月生于安徽省舒城县,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1989年获得英国利兹大学博士学位,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数学系讲座教授。

汤涛:开设基础课授课本科生

汤涛在2015年5月被聘为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数学系讲座教授。甫一上任的他就为南科大大一学子们讲授高等数学课,他说:“这是我工作25年来第一次正式在内地高校的讲台上给大学生上基础课,很期待。”两年来,汤涛教授在担任副校长的同时,还一直在书院担任导师对学生提供指导,开设本科生基础课程并亲自授课。

在南科大初创时期,汤涛教授就投身于南科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事业中,并在推动南科大科研体制机制创新、研究生培养教育跨越式发展、数学学科建设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7年1月9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汤涛教授主持的项目“自适应与高精度数值方法及其理论分析”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也是首位以南方科技大学为工作单位的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者。

汤涛主要从事计算数学研究。他与合作者提出守恒型移动网格方法,克服移动网格计算的关键困难,使高维计算成为可能,被国际同行称为开创性工作;他推导出有效的缩放因子公式,采用此公式的无穷区域谱方法大大加速了计算效率,在多个领域的科学计算中得到成功应用。另外,对于非齐次守恒律的时间分裂法,他与合作者首次给出了收敛阶估计,建立的理论框架引起了多个后续工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冯康科学计算奖等。

陈湘生1956年6月出生于湖南湘潭,现任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是我国著名地下工程、岩土工程、地层冻结和地铁工程专家,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017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湘生:地铁工程师屡屡获大奖

从1982年开始,陈湘生先后完成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9项,完成工程项目37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次、国家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一等奖、深圳市科技创新奖2次。

1997年,陈湘生获第三届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创业奖。2007年,他所管理的一期工程“深圳地铁罗湖枢纽工程”(建筑工程类)、“深圳地铁一期国贸至老街区间隧道及桩基托换工程”(隧道工程类)均获第七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徐义刚,1966年10月19日生于江苏省常熟市,籍贯江苏常熟。198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94年在法国巴黎第七大学获博士学位,1994-1995年英国伦敦大学 Royal Holloway学院地质系博士后。之后回国工作,历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徐义刚:用火山来看地球咋活动

徐义刚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99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3年)和“南粤百杰”(2013年);还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李四光奖”、“孙贤鉥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侯德封奖”等荣誉。

徐义刚主要从事地幔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深部动力学研究,学术成果包括:系统总结了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的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限定了岩石圈减薄的时间和机制;系统地论证了地幔柱活动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形成中的作用,提出了岩石分类方案,揭示了地幔柱活动方式及其对矿产资源形成的关系。

科研之外,徐义刚也热衷参加科普活动。今年4月,他到广州市十七中学参加“广州科普大讲坛”活动,向学生系统地介绍了跟火山有关的知识,并形容自己的工作是“用火山来看地球内部活动”。

文/广报记者徐静、罗桦琳、通讯员方玮、周志荣、卢育辉、陈一

Copyright © 2014-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9075076号
版权所有 ©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 管理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