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光辉的历程 光荣的使命

——广州开发区30年发展概要

来源:创业导报     ◎ 赵伟国     发布时间:2014-12-23

 

      特区、开发区担负着中国改革开放试验田和窗口的重任,这个重任将贯穿于整个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它全部发展战略的最终目标。

  30年来开发区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体制改革的实验基地,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史上的奇迹。
  ——汪洋副总理2014年9月4日在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录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诞生于1984年12月28日,是我国全面改革开放的产物,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宽政策、调动内外两个积极性的产物。30年来,广州开发区先行先试、自我加压,“摸着石头过河”,走出了一条艰苦创业、追求卓越的成功之路。这印证了邓小平同志1986年8月21日为开发区的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

1、主要成就和主要特色

(一) 广州开发区目前的发展规模

 

  在全国215个国家级开发区中,我区综合指数排名在前。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税收收入排名全国开发区第二位;工业总产值排第三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排第二位。

(二) 广州开发区的突出业绩和成功之处

 

支柱产业结构图

  1、大力发展现代工业,成功营造了颇具规模的现代工业园区,基本走出了一条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 以发展制造业作为立区之本
  ● 以现代工业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
  ● 六大支柱产业集群发展
  ● 产业发展园区化,园区经济规模化
  
  2、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在较大范围和较宽领域参与了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基本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开放的经济体系。
  ● 30年来累计合同利用外资 251亿美元(按注册资本计)
  ● 实际利用外资155亿美元
  ● 引进内资649亿元(按注册资本计)
  ● 年进出口总额356.47亿美元
  ● 引进超千万美元项目931个,其中超五千万美元项目304个
  ● 兴办外资企业3174家,引进世界500强跨国公司110多家

  3、 致力发展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基本建立起了有利于科技创新、结构优化的运作机制和服务支撑体系。
  ● 广州科学城——广州乃至广东的未来,已建立250万平方米的科技企业孵化器,75万平方米的科技企业加速器;制定了系列的促进科技发展的配套政策;建立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了社会各类科技风险投资资金达100亿元,产值逾2000亿元。
  ● 实施“招才引智”计划,每名科技领军人才最高可获得1500万元的项目资助金。鼓励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兴办留创园。全区已聚集两院院士27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35名,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12个,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2000多名。
  ● 全区有各类科技企业2200多家,集聚了国内外500余家研发机构。2008年荣获全省唯一的“国家科学技术特等奖”。2013年被评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 2013年全区高新技术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9%,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5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占到51.06%。2013年全区专利授权数3234件,增长23.9%。
  ● 形成一批新产业、新业态:金融证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商业综合体产业、电子商务产业、检验检测产业、智能机器人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总部经济等等。

  4、 积极营造投资置业和创业发展的软环境,坚持“小政府、大社会”“小管理、大服务”和“四区合一”的管理理念及组织架构,基本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和“开放型”经济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 依法治区,立法先行。率先推行ISO9001、ISO14000标准化管理体系。
  ●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设立管理机构:党政部门的有机结合,对职能相近的部门实行“大部门”制;形成“专业管理到处,综合协调到局”的工作模式。
  ● 服务理念好、队伍素质高、办事效率快成为我区的重要竞争力之一。
  ● 体制机制好,使得开发区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得以充分的利用,加上比较优势的作用(包袱轻、观念新),使得开发区突飞猛进,一路高歌。

  办区的成功,使广州开发区充分发挥了“窗口”、“试验田”作用,从而使其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大,随后的“四区合一”和“萝岗区”的建立也就水到渠成、应运而生。

(三) 广州开发区的主要特色

 

  ■ 最显著的成就——经济社会持续保持快速增长。29年来年均增长:GDP28.5%;工业总产值49%。 
  ■ 最鲜明的特点——经济效益好,投入产出比高。出让每平方米土地能创造:GDP4378元,工业产值16279元,财政收入1127元,税收收入883元。
  ■ 最突出的标志——广州科学城(产业高端,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引领广州的未来。
  ■ 最成功的探索——开发区与行政区的有机结合,合署办公。统一领导,各有侧重,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合署9年来,经济社会并驾齐驱,相得益彰。

■ 1984年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
■ 1991年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 
■ 1992年  广州保税区成立
■ 2000年  广州出口加工区成立
■ 2002年  四个国家级经济功能区合署办公,形成“四区合一”的新型管理模式,规划总面积78.92平方公里
■ 2005年  依托广州开发区设立了广州市萝岗区,辖五街一镇,面积393.22平方公里,目前常住人口约40万人
■ 2008年  广州保税物流园区成立
■ 2010年  中新广州知识城奠基

  ■ 最具感召力的区域文化
  ● 十字区风:开拓、求实、廉洁、效率、文明。培养一种强烈的为开发区事业建功立业的使命感和成就感,有了这种使命感和成就感,开发区人就能够不断追求卓越,挑战希望,攻坚克难,自我超越。

  ● 开发区人精神  艰苦创业、勇于奉献精神;依法办事、务实进取精神;心系客商、竭诚服务精神;追求卓越、争优创先精神。区域文化影响和感染着一代又一代开发区人艰苦创业、 勇于奉献、争优创先。

(四) 广州开发区当前存在的问题

  ● 竞争加剧(国内、国际),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弱化,体制优势淡化,面临向老城区回归的压力。
  ● 比较优势发生重大变化,资源(土地、能源、劳动力)环境制约问题凸显,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 内源型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满天星斗,缺乏一轮明月”,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度的大企业、大公司。

2、成功经验和重要法宝

  (一)注重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形成用大思路创伟业、大手笔写繁荣的价值取向和胆识气魄。
  ——思路决定出路。在办区方针、功能定位、发展模式、发展步骤、工作措施上有符合自身实际的战略思考和对策主张。
  ——在关键性发展阶段和重要转折时期,通过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来坚定决心、统一步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广州开发区一些敢为人先的举措和探索
  
■ 1985年4月19日,率先发布《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暂行条例》;
■ 1988年3月9日,率先发布《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和转让办法》;
■ 1988年3月21日,全国第一块工业用地使用权向外商出让,地块共10宗,31.98万平方米;
■ 1991年8月14日,与天津、大连开发区以及中宣部、中组部、中央党校联合举办《全国首届沿海经济开放地区党建工作研讨会”;
■ 1993年5月,率先进行开发区行政管理改革,形成了“党政机关结合,专业管理到处,综合协调到局。”的大系统管理(后称“大部制”)的行政架构;
■ 1998年12月28日,发起举办第一届“中国(广州)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
■ 2000年1月17日,广州宝洁有限公司成立全国第一个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党委。

  (二) 牢固树立“项目是开发区生命线”的理念,把能否引进资金技术、办好项目上升到关系开发区成败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在全区上下形成了各项工作都必须围绕招商引资工作进行的共识。
  ——在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制定鼓励招商政策、提高引进项目质量、健全招商机制、调整改进招商方式以及加强企业筹建服务等各个方面创造了经验,培养了队伍,形成了良性的运作机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招商引资的主要体会和做法
  
  ● 不争论,理直气壮抓招商,抓引进外资;
  ● 自我加压,形成全区招商工作的“一盘棋”;
  ● 引入市场机制,实行产业化招商和专业化招商;
  ● 引资政策务实灵活,注重招商政策与产业发展政策配套;
  ● 强化企业服务,把招商工作与企业筹建工作“捆绑”在一起;
  ● 加强国际合作区域建设,打造开放型经济的升级版。

招商九式:领导重视,“两手”合力,队伍专业,效益优先,互利共赢,抢抓机遇,锲而不舍,协同作战,服务感动。

  (三)注重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保持干部人才队伍优势,不断巩固和催生有助于开发区持续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广州开发区要加快发展,出路在于改革,动力也在于改革。
   ——政策优势的淡化会给开发区发展造成一定困难,但并不可怕,也不是致命的,体制机制优势则是再造开发区优势的重要途径。
  ——先后对行政管理体制、干部人事制度、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区域投融资体制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改革。
  办开发区就是要甩开旧体制,建立新体制,体制新既是开发区先行先试优越性的最好体现,也是促进开发区事业发展的动力和基石。

开发区管理体制创新应力求形成5个机制

● 事权集中、管理统一的领导机制;
● 机构精干、办事高效的管理机制;
● 宏观管住、微观放开放活的减事放权机制;
● 选优用优、效率优先的激励机制;
● 建章立制、依法办事的保障约束机制。

  (四) 注重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空间的拓展,从“内涵”和“外延”的结合上破解发展的束缚,提升开发区的带动辐射作用。
  ——90年代中期以来,广州开发区就面临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区域规划面积狭小,项目用地紧缺;二是初期引进的一批劳动密集、技术档次不高的“短平快”项目又占用了不少土地。
  ——采用市场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三管齐下调整结构,腾笼换鸟,置换土地,置换项目。
  ——通过区域合并和新区开发,不失时机地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到2002年,广州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由9.6平方公里逐步发展到78.92平方公里。2005年依托开发区设立萝岗行政区,区域面积扩大到393平方公里。

  (五)注重“科技强区”,锲而不舍地发展先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努力使开发区经济质量保持在较高的发展层面上,不断增强开发区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区以来,我区在坚持“三为主”时,始终不忘“一致力”;2013年全社会科研投入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3.87%。
  ——在遵循经济基本发展规律的同时,坚持“外向开放带动”和“内源科技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
  ——与高新区合并后,经开区与高新区的发展目标更是殊途同归。随后大力推进了科学城、知识城和生物岛的建设。

从产业园区迈向创新园区:
  外向型工业经济园区——科技型产业园区(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知识经济产业园区(中新广州知识城)

从开发区制造迈向开发区创造:
  构建政策链,从移植大树转向育苗造林;
  构建人才链,从拼汗水转向拼智力;
  构建服务链,从优化硬环境转向优化软环境。

3、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发展思路

发展方向:加速转型升级,实现创新发展
发展理念:科学开发,从容建设
发展要求:努力实现“四个转变”: 
    ■ 实现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
    ■ 实现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
    ■ 实现从质化竞争化向差异化发展转变;
    ■ 实现从“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转变。
战略定位:
    ● 广州东部山水新城核心区     ● 广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主力区
    ● 国家科学发展示范区         ● 多功能综合型经济区

发展重点(五个积极推进):
1、 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创新,走在经济国际化前列。
  ● 研究吸引外资新政策,培育吸引外资新优势;
  ● 加大招商引资、挑商选资力度;
  ● 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深化中新合作;办好中欧政策合作试点区、中以高技术产业合作区、中英生物科技桥,深化和美国“硅谷”科协的协作;推动科学城“归谷”科技园建设。
2、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走在创新型区域前列。
  ● 完善创新发展平台建设,构建“大孵化器”体系;
  ● 创建“人才特区”,大力积聚创新型人才;
  ● 建立科技企业评价体系,扶持前100家内源型科技企业做大做强;
  ● 营造适宜高技术企业成长的环境,重点搞好“两城一岛”的建设。
3、 积极推进发展模式创新,走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前列。
  ● 壮大实体经济,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
  ● 发展知识经济和虚拟经济,培育高端服务业;
  ● 优先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
4、 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前列。
  ●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创新      ● 深化社会治理体制创新
  ●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通过改革:
  ● 释放发展新活力     ● 挖掘增长新方式     ● 健全民生保障网
5、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走在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前列。
  ● 加快新型城市化建设;
  ● 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

结束语
  广州开发区的先驱者铸造了曾经的辉煌,开发区的后来者,有责任有能力继续这种辉煌。当开发区不仅在实践上,而且也在理念上,完成开发区新的发展阶段的总结和创造的时候,才是开发区事业的希望所在。

 

Copyright © 2014-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9075076号
版权所有 ©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 管理后台